机械设备的修理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 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并得出故障本质原因;
2、 方案拟制:拟制多种修理方案,并选定最佳一个。预留应急处置预案(在撤卸设备中发现与判断有出入时使用);
3、 设备撤卸:有序撤卸并做好标志、保护,进一步确认故障原因,落实维修方案;
4、 齐备部件:购置需更换的部件,对可修复的进行修理保养;
5、 设备修复:将合格的新的部件、修复的部件按序正确安装回系统。过程中注意一些装配工艺要求(如润滑、位置形状误差等);
6、 运行调试:试运行,并确认故障修复(故障若未修复需重复1-5步棸),然后对设备进行调试,达到设备相应的精度等技术要求;
7、 记录归档:做好维修记录,并归档。
一个企业设备维修部门早会内容:
1,昨天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今天维修人员的巡视检查安排。
3,哪些设备需备品备件的采购计划。
4.特别强调哪些设备需重点检查。以上是早会的内容,目的是确保工厂设备运行正常,特别是设备安全第一。
负责隧道机电维修工作。主要是机电设备和线路维修,检查等工作。
设备维修记录的主要作用,是了解设备日常的工作状态,及对设备日后故障的维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通常设备维修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1.维修日期:填写日期方便了解设备的出现故障的周期长短。
2.故障设备名称:知道设备名称,了解故障原因的针对性。
3.故障原因:通过故障原因的填写,对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避免同样因素再次出现。
4.修理性质:根据故障的大小,及更换配件的多少和维修的难易度,给出相应的修理性质,如大修、小修、配件更换等。
5.修理内容:根据实际维修经过,填写维修的过程中更换、排除故障的详细过程,以备日后维修参考。
6.存在问题和结论:可能因为多种因素,故障不能完全排除,记录相关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下次维修,如果故障完全排除,则填写故障已修复的结论。
7.操作者和维修人:填写相关操作者及维修工姓名,方便日后维修责任的追查。
1、执行总部职能部门和物业经理的各项指示,安排好工程部所有人员的工作,确保人尽其才,合理使用;
2、负责项目内机电设备的操作运作正常,制定部门的年度、季度计划,包括工程维修保养预算、人员编制、工作内容、物品申购计划、能源管理措施、外判工程计划以及安全、保养等管理工作;
3、制定机电设备的日常运行、维修保养和巡视检查制定,并监督认真执行; 洽谈和确定外判维护保养合同,监督承包商的工作、进度和质量;
4、制定安全工作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程序,指挥属下员工解决物业的各种突发事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5、监督检查部门员工的行为、考勤、衣着纪律,确保属下员工的行为规范符合公司要求,做好员工考核工作;
6、检查下属各类工作报告,每周向物业经理作出工程报告; 有计划地组织部门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对整个项目的管理水平; 协调好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确保项目水、电、消防、技防及保养等设施的正常使用;
7、建立租户投诉意见处理制度,确保所有维修单位和投诉电话都得到满意的回复和解决;
8、每天坚持深入现场,抽查工程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设备维修是指通过修复或更换磨损零件,调整精度,排除故障,恢复设备原有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其主要作用在于恢复设备精度,性能,提高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保持生产能力。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查和设备修理。
一、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是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润滑良好、安全运行,包括及时紧固松动的紧固件,调整活动部分的间隙等。简言之,即“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十字作业法。实践证明,设备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维护保养的好坏。维护保养依工作量大小和难易程度分为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等。
日常保养,又称例行保养。其主要内容是:进行清洁、润滑、紧固易松动的零件,检查零件、部件的完整。这类保养的项目和部位较少,大多数在设备的外部。
一级保养,主要内容是:普遍地进行拧紧、清洁、润滑、紧固,还要部分地进行调整。日常保养和一级保养一般由操作工人承担。
二级保养。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清洁、润滑、局部解体检查和调整。
三级保养。主要是对设备主体部分进行解体检查和调整工作,必要时对达到规定磨损限度的零件加以更换。此外,还要对主要零部件的磨损情况进行测量、鉴定和记录。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在操作工人参加下,一般由专职保养维修工人承担。
在各类维护保养中,日常保养是基础。保养的类别和内容,要针对不同设备的特点加以规定,不仅要考虑到设备的生产工艺、结构复杂程度、规模大小等具体情况和特点,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工业企业内部长期形成的维修习惯。
二、设备检查
设备检查,是指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或腐蚀程度进行测量和校验。通过检查全面掌握机器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磨损情况,及时查明和消除设备的隐患,有目的地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以提高修理质量,缩短修理时间。
检查按时间间隔分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日常检查由设备操作人员执行,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目的是及时发现不正常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查是按照计划,在操作者参加下,定期由专职维修工执行。目的是通过检查,全面准确地掌握零件磨损的实际情况,以便确定是否有进行修理的必要。
检查按技术功能,可分为机能检查和精度检查。机能检查是指对设备的各项机能进行检查与测定,如是否漏油、漏水、漏气,防尘密闭性如何,零件耐高温、高速、高压的性能如何等。精度检查是指对设备的实际加工精度进行检查和测定,以便确定设备精度的优劣程度,为设备验收、修理和更新提供依据。
三、设备修理
设备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和精度劣化。通过修理更换磨损、老化、腐蚀的零部件,可以使设备性能得到恢复。设备的修理和维护保养是设备维修的不同方面,二者由于工作内容与作用的区别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应把二者同时做好,以便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1、设备修理的种类。根据修理范围的大小、修理间隔期长短、修理费用多少,设备修理可分为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三类。
(1)小修理。小修理通常只需修复、更换部分磨损较快和使用期限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调整设备的局部结构,以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转到计划修理时间。小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多,工作量小,每次修理时间短,修理费用计入生产费用。小修理一般在生产现场由车间专职维修工人执行。
(2)中修理。中修理是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或更换部分主要零件与基准件,或修理使用期限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期的零件;同时要检查整个机械系统,紧固所有机件,消除扩大的间隙,校正设备的基准,以保证机器设备能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中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较多,工作量不很大,每次修理时间较短,修理费用计入生产费用。中修理的大部分项目由车间的专职维修工在生产车间现场进行,个别要求高的项目可由机修车间承担,修理后要组织检查验收并办理送修和承修单位交接手续。
(3)大修理。大修理是指通过更换,恢复其主要零部件,恢复设备原有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而进行的全面修理。大修理的特点是:修理次数少,工作量大,每次修理时间较长,修理费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设备大修后,质量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使用和承修单位有关人员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送修单位与承修单位办理交接手续。
2、设备修理的方法
常用的设备修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1)标准修理法,又称强制修理法,是指根据设备零件的使用寿命,预先编制具体的修理计划,明确规定设备的修理日期、类别和内容。设备运转到规定的期限,不管其技术状况好坏,任务轻重,都必须按照规定的作业范围和要求进行修理。此方法有利于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有效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但有时会造成过度修理,增加了修理费用。
(2)定期修理法,是指根据零件的使用寿命、生产类型、工件条件和有关定额资料,事先规定出各类计划修理的固定顺序、计划修理间隔期及其修理工作量。在修理前通常根据设备状态来确定修理内容。此方法有利于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有利于采用先进修理技术,减少修理费用。
(3)检查后修理法,是指根据设备零部件的磨损资料,事先只规定检查次数和时间,而每次修理的具体期限、类别和内容均由检查后的结果来决定。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修理计划性较差,检查时有可能由于对设备状况的主观判断误差引起零件的过度磨损或故障。
岗位职责:
1.负责各类生产设备的机械维修工作;
2.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全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3.提出管辖内设备日常维护或维修所需的备件或外协需求,并降低维修成本;
4.制定设备设施的调整、修改、整改、改良计划,分析核算整改成本;
5.对设备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汇总,落实改进方案实施;
6.对新进设备设施进行可行性分析、验证,参与新设备的安装调试;
7.负责对设备的运行安全和防护安全进行评估。
任职要求:
1.熟悉机电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2.熟悉机电结构、传动原理及设备控制原理;
3.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绘图软件;
4.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应对突变事件的能力,实际操作力强。
每月对设备部维修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依据为每月的维修记录本、设备报修单、上班纪律、技能水平。对故障维修效率和维修次数作比较。
对设备部进行人员考核,按每人人均300申请,月底综合评定。
煤层气设备维修工的岗位职责:
1.
遵守煤层气公司各项设备维修规章制度,遵守岗位纪律。
2.
根据煤层气公司的工作计划及生产需要做好年、季度生产设备设施的 维修保养计划,并保存相应的记录。做到定期检修,定期维护 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上班时先进行煤层气车间生产设备的巡检,防止设备的带病运作。及 时排除、解除故障,并根据具体情况,先急后缓确定一天的工 作内容。
4.
负责指导煤层气设备操作工完成设备使用及简单的保养工作。
设备维修记录的主要作用,是了解设备日常的工作状态,及对设备日后故障的维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通常设备维修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1.维修日期:填写日期方便了解设备的出现故障的周期长短。
2.故障设备名称:知道设备名称,了解故障原因的针对性。
3.故障原因:通过故障原因的填写,对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避免同样因素再次出现。
4.修理性质:根据故障的大小,及更换配件的多少和维修的难易度,给出相应的修理性质,如大修、小修、配件更换等。
5.修理内容:根据实际维修经过,填写维修的过程中更换、排除故障的详细过程,以备日后维修参考。
6.存在问题和结论:可能因为多种因素,故障不能完全排除,记录相关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下次维修,如果故障完全排除,则填写故障已修复的结论。
7.操作者和维修人:填写相关操作者及维修工姓名,方便日后维修责任的追查。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