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式计算:时间=1000/功率,用电量=1/时间。
例如:某电器的功率为2000W,根据公式:时间=1000/功率,求出时间为1000/2000=0.5小时,即0.5小时用一度电。再根据公式每小时用电量=1/时间,求出每小时用电量为1/0.5=2度。
耗电量是与所购买的电器的功率有关系的,平时说的1度电就是一个功率1000瓦的电器1小时的耗电量,所以计算耗电量可以按照公式计算就比较容易了
功率等于其两端电压的平方与电阻值的比。
1.功率=电流*电压P=IU
2.电阻=电压/电流R=U/I
3.电压=电流*电阻U=RI
4.电能=电功率*时间W=Pt
设备用电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它的功率来计算,用电量W=P*T,P为功率千瓦数,T为时间的小时数,W为用电量,单位为度,根据这个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例如一盏100W的灯泡,也就是0.1KW,它点亮10个小时的用电量是这样计算的:0.1*10=1KWH,也就是1度电。
功率除电压算出来的值就是电流。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 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因此供电部门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功率P=Ω*T,Ω为角速度,T为驱动扭矩。
机械元件在转矩作用下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扭转变形,故转矩有时又称为扭矩 (torsional moment)。
转矩是各种工作机械传动轴的基本载荷形式,与动力机械的工作能力、能源消耗、效率、运转寿命及安全性能等因素紧密联系,转矩的测量对传动轴载荷的确定与控制、传动系统工作零件的强度设计以及原动机容量的选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功率算,一个小时用电,这个要看电机的大小来计算的大计算机大的话就是耗电量就大,一看电机上那个标识就能算出来一个小时用电量
不能简单的将功率和电缆配对,应该将电流+负载率和电缆配对。这样一说听起来很矛盾,其实是因为用电器还有无功功率,虽然不产生有用功,厂家也不包含在功率里面,但是一样是有电流流过电缆的,电机类产品如空调特别需要留意这个问题。
当然另一个方面,你还要考虑系统的电压,所以不能将功率和电缆粗细对应起来,否则以输电线的线径,(若不是采用高压)是根本不够用的。
家用的话,硬线埋设,建议每平方5A 左右,明设可达7A ,软线略低,至于用电器末端,极限可达每平方10A 。其实真正的标准都不是这些,而是温升,所以才会不同的铺设方式有不同的建议值,另外要看电缆质量,看起来差不多粗细的电线,材质不同发热量可能相差成倍。
对于三相平衡电路而言,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1.732IUcosφ。
由三相电路功率公式可推出:线电流公式:I=P/1.732Ucosφ。
式中:P为电路功率,U为线电压,三相是380V,cosφ是感性负载功率因素,一般综合取0.8你的100KW负载的线电流:
I=P/1.732Ucosφ=100000/1.732*380*0.8=100000/526.53=190A。
首先:批评一下:180*75=13500Kg,你多写了个0,还好有说明
你的1550NM应该是减速之后的扭矩的吧?因为4KW不能产生那么大的扭矩。
首先需要计算需要多大的力能拉动:
拉力=摩擦力=正压力*摩擦系数=0.05*135000=6750N(摩擦系数按火车轮算的)
你能提供的拉力是:(1550*(356/300))/车轮半径
补充:最好给出车架的车轮直径,否者没法算。车轮半径小于200应该没有问题。
三相负荷:P=√3*U*I*cosφP:负载功率U:电源电压I:负载电流cosφ:功率因素(阻性负载cosφ=1,感性负载cosφ<1,电动机cosφ≈0.8)
当电源、负荷一定时,按照以上公式算出负荷电流I,然后查看电工手册中《500伏铜芯绝缘导线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表》,按照线路敷设形式、线路工作环境温度初选出合适的电缆线径,最后根据:R=ρ×L/SR:线路电阻ρ:线路材料电阻率(若采用铜芯电线,电阻率:ρ=0.0172)
L:线路总长S:线路截面积算出线路电阻,进而算出期间电压降;验证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若不满足,调整之。这样便可以确定电缆大小了。
此例中:5匹空调连室内外风机,耗电约为4KW/每台,11台总功率为44KW,功率因素取0.8,运行最大电流为: I=P/=√3*U*cosφ=44000/1.732*380*0.8=83.56A然后查看电工手册中《500伏铜芯绝缘导线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表》,按照线路敷设形式、线路工作环境温度初选出合适的电缆线径:线路敷设形式为明敷、工作环境温度为35度时,可采用16平方毫米铜芯导线(BV、BVV)类别;若采用钢管布线,三相四线计,则需采用35平方毫米铜芯导线。选型时请注意敷设形式。
最后还要根据进线敷设总长度核算出进线端总压降验证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若不满足,则需放大一号线缆再次核算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