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就是因为靠近长江,有很多的河,比如秋浦河,才叫池州的古代一般都喜欢把一个地方叫州所以现在就叫池州了。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下辖贵池区和东至、石台、青阳3县以及九华山风景区。
池州市区属于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小于50米,相对高差 小于10米。
池州小粑。说起池州的特色,我相信每个地道的池州人想到的都是池州小粑了,外酥里嫩,回味无穷,是池州人早餐的不二之选!
脆脆的外壳,丰富的馅料,热的时候一口咬下去面皮软乎乎的,带着点焦香。
首选佛教圣地九华山,当然大佛文化园是必须去的,拜大佛、抱佛脚、看表演。
其次是石台牯牛降景区、蓬莱仙洞景区、大王洞景区。怪潭、秋浦河漂流,也是很惬意的。百丈崖,森林、溪水,原生态,原汁原味。池州市区有齐山—平天湖景区、杏花村景区,风景优美。池州市博物馆、秀山门博物馆、永胜巷百子庵、府学巷观音寺,清溪塔、百牙塔、姚依林铜像景区,常年开放。
七都臭豆腐。其制作方法十分精细,选用优质的黄豆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成豆腐,最后发酵制作而成。食用的时候配以辣椒,吃起来十分美味。
是chizhou。这个城市非常不错,空气好,环境好!省级风景名胜区蓬莱仙洞,洞内遍布精美的钟乳石群,若物若人这一由白色透明碳酸钙结晶组成的奇景,因造形奇特,形象逼真,色彩纯净,为国内其他溶洞所不及,与洞内的立体国画“山水浮雕”和如银似玉的“天丝”一起被称为“蓬莱三绝”。
池州东南部以九华山、牯牛降为主体构成南部山区骨架,中部丘陵,西部圩区。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下辖贵池区和东至、石台、青阳3县以及九华山风景区。2021年末户籍人口160.8万人(常住人口133.1万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池州九华山、牯牛降、升金湖都很好玩,现在冬季比较适合去升金湖观鸟,升金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无价的鸟类资源,每年到升金湖越冬的水禽多达10多万只,有各种鹤类和雁类,那场面十分壮观,你可以联系升金湖鹤湖山庄的老板,他们那提供观鸟设备和向导人员。
池州一中是池州排名第一的高中。
贵池中学创建于1902年,一百多年来,历经风雨坎坷,屡创辉煌业绩,1912年曾受到 孙中山先生的关怀和呵护,1959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中学”,2000年在 池州率先成为“安徽省示范高中”。2006年 贵池中学秋浦分校建成使用。深厚的 文化底蕴,优良的办学传统,先进的教育理念,培育了一届届莘莘学子,造就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从这里 走向社会的两万余名毕业生中,涌现了大批各级各类党政军领导干部和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和院士,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也奠定了贵池中学再铸辉煌的基石。
池州市第一中学原为“安徽省贵池中学”。2009年9月池州市人民政府把“安徽省贵池中学”更名为池州市第一中学。池州市第一中学(安徽省贵池中学)是由安徽省立贵池中学和贵池县立初级中学于1949年合并而成的完全中学。1959年被定为省重点中学,2000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贵池县立初级中学是在1902年创办的贵池县立高等小学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省立贵池中学是1946年由湘西迁回贵池的国立八中组建成的。两校合并后,时名“皖南区贵池中学”,1952年改名为“安徽省贵池中学”,2009年改为现名。
回顾百年历程,总让人怦然心动,感慨万千。高等小学堂,镌写着池州六邑人士的强国之梦。地方绅士,旅外名流纷纷募资捐款,“江天来往买书舟”,为小学堂购得大量图书仪器,可惜在1911年12月毁于军阀之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悉知此事,非常气愤,于1912年2月4日夜命笔挥毫,发布了《临时大总统令》,令安徽都督“彻查究办”“维护秩序而保护教育”。
抗战初起,贵池县立初级中学流亡于贵池山区。当地绅士、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打响第一炮的黄鹤楼炮台指挥官柯剑霞之弟柯玉霞,慷慨腾出柯氏宗祠,作为流亡学生栖身求学之所。
战局的发展,使安徽大半沦陷,省主席李宗仁组织创办临时中学以收容流亡青年,并很快将临中和其他学校的学生西迁湖南,得到张治中将军的照应,成立国立第八中学。
国立八中规模最大时有师生5000余人,在湘西八年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抗战建国”人才。1946年,八中复员回皖,其高中分校校长欧阳良助所带领的师生回到贵池,建立了省立贵池中学。欧阳校长德高望众,在他的高中分校中,走出了朱镕基等一大批成绩卓著的政治家和科学家。欧阳良助来池后,继任校长10年之后,当选为贵池县副县长和省政协委员。校庆之际,许多校友来信,要求祭扫欧阳校长墓,学校已作了周密的安排。
解放以后,两校合并,贵池中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仅此50多年,该校培养了近二万名毕业生,恢复高考以后,该校为高等学校输送了4000多名合格的新生。他们之中,有工程院院士,有受邓小平通令嘉奖的将军,有省内外政坛要人,有大批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文学艺术家。他们的足迹遍布海内外,他们的成就足以让母校倍感自豪。
在近20多年的发展中,我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从80年代初,我们就提出要搞好常规管理,要变“升学型”教育为“素质型”教育,时至今日,我们高兴地看到,我们的探索已溶入了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潮。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对我校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授予我校“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徽省中学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绿色学校”等殊荣30多项。
百年沧桑,旧貌新颜。今日校园花香鸟语,高楼林立,30000多平方米的新建校舍,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气息。文曲苑、寸草苑、迎新苑、冶心苑、浮雕壁,使学校园中有苑,苑中有景,为“环境育人”创造了高雅的文化氛围。但是,我们刻意保留并修复了当年的“一勺池”、古井、图书楼,承古以鉴今,睹物而思情。这里夏有荫、冬有绿、月有花,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无论你身置何处,你都会心旷神怡,神采飞扬。
当然,撑起该校这片天空不是高楼如林,而是人才如笋。一批批在省内外颇有影响的教育家和教育者,他们用汗水写就了昨日的风流;一大批蒸蒸日上,正在成长的后起之辈,更使满圆春色锦上添花。目前,该校教职员工已超过150名,中高级职称占80%,高中教师本科以上毕业的达90%以上。其中特级教师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教坛新星5人,贵池市学科带头人7人。还有6人受全国表彰,15人受全省表彰(其中5人为省级劳模),有5人分别被选为省党代表、人代会、全国妇代会、世界妇女大会代表,有20多人先后担任省市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
现今,学校又在池州市南外环和长江南路交叉口兴建了新校区。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