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自驾游的话,有以下几个推荐。可以去月坨岛。众所周知,月坨岛被誉为最美八岛之一。这里景色优美,鸟类种类繁多,自然风光无限。岛上娱乐设施众多,例如可以在岛上享受阳光的沐浴,可以乘船游玩,可以在这里观赏鸟儿飞翔嬉戏。
当然玩好了可以去岛上的采摘园摘些新鲜的水果蔬菜,享受下自己动手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还有个建议去的地方是位于唐山市遵化的清东陵。单从名字就不难看出,这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里包含了皇帝陵,皇后陵以及妃园寝。这里拥有历史遗存的文物,包括孝陵神路,这条神路是最长的一条;孝陵石牌坊,这个石牌坊历经时代的长河,至今保存的完好;孝陵石像生以及孝陵七孔拱桥。来这里观赏,享受的是历史的气息,以及对古文化的学习。
以上便是自驾游推荐的地方。
1
燃灯塔 (童话)
久居在燕山深处的小猴子乐乐,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总想看看外面崭新的世界。
当他听说曹妃甸有一座“燃灯塔”,很想去开开眼界。于是他乘着一只芦苇船,从滦河顺流而下,飘飘悠悠到了大海,登上了曹妃甸小岛,可是秋风萧瑟,物是人非。乐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沧海桑田的巨变。乐乐藏在大殿供桌后,偷偷品尝了吃了一些供果,悄悄地听香客们讲有关曹妃甸和燃灯塔的故事:
相传唐太宗跨海东征,浩浩荡荡、风帆云集;艨艟相接、绵延百里。随行有一妃子名叫曹娴,姿容秀丽,能歌善舞,深得宠幸。但由于曹妃体弱,途经这个小岛时,身染重病死在岛上。唐太宗痛失爱妃,遂下旨在岛上修建祭奠殿堂,建了三层大殿,塑了曹妃泥金像,赐名曹妃殿。从此,殿内四季香火不断,岛以殿名,小岛遂得名曹妃甸。岛上的曹妃庙成了航行标志,但不熟悉航海路线者,就会船毁人亡。
清朝有一个僧人号“法本”,原本在北京红螺寺出家,后这在岛上修行。他看到来往船只因不辨方向常常触礁遇难,就派一个望海僧,白天击鼓鸣示,夜间挑灯指路,但由于海风太大,灯火常被吹灭。他听说天津的道台大人珍藏着一盏水晶灯,就去化缘,盘膝端坐,三天三夜,道台还不肯施舍,法本就用棉花蘸香油,缠绕在小手指上点燃,敲木鱼诵经,围观百姓都愤愤不平,道台恐怕激怒百姓,只得忍痛割爱痛献出了水晶灯。
法本“燃指化灯”消息传开以后,当地就有人施银两,有人舍砖石,于是在曹妃甸小岛上建起一座灯塔来,水晶灯点起来,这就是燃灯塔,过往船只就可以辨明方向了。
后来,法本和尚率领众僧伐木采石,历经千辛万苦,又在乐亭石臼坨岛的朝阳庵废墟遗址上建成了潮音寺。
乐乐奋力攀登上燃灯塔,举目四望,碧海蓝天,更加心旷神怡。
唐山大地震,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凌晨四点半左右,当时我在山东青岛近郊某驻军医院任医生,那天正好是我值班,晚上六点接班时间不长,被通知去院里开会,会上通报了地震情况(当时尚处保密接段,未对社会公布),宣布成立抗震救灾医疗队,我被分配在内科组(所在的军区共四支医疗队),随即开始进行物资准备,因为我们医院不是野战医院,所有的东西需要临时配备并告知半夜十二点出发,真是“一穷二白”手忙脚乱,因地制宜忙的差不多了,最后回到集体宿舍摘蚊帐打背包给军用水壶灌水……到了集结时间了,未接到上级电话,选择了就地待命(其他有两个医疗队选择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参加了救灾及灾后重建),嗣后的一段时间里,开始了每天的各种演练,且医疗物资装备不断丰富。时间不长,接上级通知,鉴于当地伤病员太多,大量病人需转往全国各地医院救治,我院又接受了新任务,并且火车到达时间是夜间。不巧夜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电闪雷鸣,听到紧急集合号全院冒雨行动,各就各位到达提前分配好的解放牌大卡车上,有个小细节记得很清楚,爬车时脚底滑了一下,差点掉下去(路边是水流湍急的排水沟),被同车男战友一把把我抓住提了上去,幸免于难。到达火车站后,开始了伤病员搬运,一组组从绿皮车厢车窗爬进去,内外接应搬到车上,大家雨水泥水和着汗水,爬进爬出,一晚上抬出一百多伤员,拉回院里,安置病区内救治,回去后天已大亮,总算松了一口气,后来细想也挺害怕,夜间大雨加上停电,一路摸黑来回如果发生车祸,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收治伤员时间不长,开始了全国各地防震工作,又开始搭建室外防震棚,所有的伤员转移到室外。此时又遇到新情况,所在地区农村防震棚失火,四名男童送至我院,经检查均为特重度烧伤,在因陋就简的情况下,院里大干快上建立烧伤病房,各科抽调人马我又被选上了,开始了新一轮夜以继日的工作,解放军总医院及所在地区的烧伤专家也到我院指导工作,对我们的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当时病房条件简陋的叫人无法想象,八九月份的青岛是秋老虎的天气,那个时候没有空调和电扇,我们一班八小时里面一层洗手衣外套手术衣,加上烧伤儿童大片积创伤渗出需要创面干燥,用红外线灯烘干,病房里气温多高可想而知,个个挥汗如雨,一个班下来,从里到外全部湿透……此期间赶上了令人难忘的九月九日,伟大领袖与世长辞,全国性追悼会,记得当时正在手术台上,院里大喇叭播放哀乐,我们停止工作三分钟……烧伤病人的抢救进行了约两个月时间,四名儿童全部存活……
三年后,部队改建我院划归北海舰队,一次参加核潜艇艇员体检工作,遇到了一位当年坐着直升飞机✈️第一批进入地震灾区的舰队某医院医生,我问了一句,当时看到现场什么感受?他只回答了一句:石头人看了都要掉泪……十年后,看了军旅作家钱钢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全方位了解了地震灾情,以及各行各业举全国之力同心同德抢险救灾的情况,我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高光时刻”,做为和平年代的普通一兵,我们尽力了!
拉拉杂杂,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语言文字水平有限,多年的老年病加药物作用,前年又发生了一次脑外伤,已经很少写东西了,唐山大地震是国家历史中的一段过往,四十多年过去了,在原来的废墟上,我们又建起了一个新唐山,我也从当年的英姿勃发走到了年近古稀……身边的很多战友先后离开了我们,但位卑未敢忘忧国,真正国家有需要我们的时候,尽一己绵薄之力,我责无旁贷。
唐山大地震,不敢在家睡觉,白天可以回家做点饭,拿点日用品。我们家的马路对面,是部队新兵连的,简易营房,里面全是上下铺,有双人床,也有单人床,部队的首长,允许我们住进去,带个凉席,带个毛巾被,在营房里住了几个月。
那会儿,当地驻军,和农村大队,都互相有联系,到了麦收时节,部队派一个连,帮助收麦子。部队需要帮忙,大队也派人去。体现了军民鱼水情。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