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153战斗机 最高时速: 442公里/小时(双翼机)
发动机 M-62活塞式气冷发动机
推力 1000匹马力
空重 1348 公斤
一般起飞重量 1,795 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1,859 公斤
P-51D 最高时速: 721公里/时
一具派卡德V1650-7液冷式发动机
最大出力: 1590匹马力
空重: 3232公斤
最大起飞重: 5262公斤
我们可以看到其差距是非常显著的 I-153已经把空中降低到如此低的境地还不能超过500~
其实最简单的问题 双翼的结构就不适合更高速度的飞行
空气流到机翼前缘,分成上、下两股气流,分别沿机翼上、下表面流过,在机翼后缘重新汇合向后流去.机翼上表面比较凸出,流管较细,流速加快,压力降低.而机翼下表面,气流受阻挡作用,流管变粗,流速减慢,压力增大.于是机翼上、下表面出现了压力差,垂直于相对气流方向的压力差的总和就是机翼的升力.这样重于空气的飞机借助机翼上获得的升力克服自身因地球引力形成的重力,从而翱翔在蓝天上了.
是美国寇蒂斯-莱特公司于上个世纪三十年底中期研发的霍克III型战斗机。
这款战斗机研发时期正好处于世界航空工程界从双翼机转向单翼机的时代中,霍克III本身也是寇蒂斯莱特公司研发的最后一款双翼战斗机,该机全部采用了金属材料加工,主起落架可以折叠收放,配置了两挺机枪,还可以挂载一枚航弹。在随后爆发的抗日战争中,霍克III正面对抗日本的各种单翼机,虽然性能落后,但是空战英雄高志航所在大队凭借这种飞机,依然取得6比0的战果。
飞机在最初时,速度很慢,所以机翼的升力不大,所以采用双翼,增大翼面积,保证飞机顺利飞行。
后来,随着发动机的功率越来越大,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双翼的阻力就显得大了,而这时,单翼可以提供足够的升力,就采用单翼了。
最早期的飞机大都是双翼机,其原因是当时发动机还不够高,重量还比较大,飞机要起飞需要更大的升力,也就需要更大的机翼面积,双翼布局可以实现这一点。但到二战时,飞机速度特别是战斗机最高时速已达到500公里/小时以上,单翼布局可以满足升力要求,同时双翼布局阻力大的缺点暴露出来了。因此,二战时期参战飞机几乎都是单翼机,比如日本的零式就是典型。当然二战时期也有双翼机,主要是教练机或水上侦察机。
全球最著名民用双翼飞机是加拿大庞巴迪。
庞巴迪是加拿大著名的飞机品牌公司。其主要产品包括商用喷气式飞机、支线飞机、铁路和高速铁路机车。该公司成立于1907年,经营范围为国际运输设备制造。
双翼机是有上下并列配置的两副机翼的飞机,它的上下机翼用支柱和张线连成一个承力的整体,组成一个空间桁架结构。
机型: 波音史提曼敞开式座舱双翼飞机 Boeing Stearman open-cockpit biplanes 参数: 机身长度:7.62米; 翼展:9.8米; 最大飞行时速:345公里; 最大飞行高度:4,800米; 最大航程:333公里; 引擎:普惠R950-14B引擎,450匹马力
主要区别在性能上,双翼飞机性能多数弱于单翼飞机,但是由于材料不过关时只能采用双翼设计
双翼机上下机翼相互影响,增加升力的效率其实较低,升阻比小,外观造成零升阻力也大,结构重量也比单翼机大,总体效率低于增加机翼翼展的方案。
但增加单翼翼展在早期材料学、结构力学条件下是比较困难的。机场、后勤等条件也限制翼展,所以早期双翼机比较普及。随着材料和设计学的发展,随着襟翼等增升装置设计性能提升,而飞机和机场都适应更高的起飞速度和载荷,所以无论在高速和低速上,双翼机都没有特别的优势。包括油耗也不占优势。
单翼机又分上单翼和下单子,军用机都采用上单翼是因为上单翼机身离地面较近容易装货物,发动机离地面较高,对起飞要求较低,不容易吸进地面杂物。下单翼都采用到下单翼,机身离地面高,发动机离地面近,起飞环境要求较高
在整个二战期间,容克88是生产数量最多的纳粹德国飞机,总共生产了15000架之多。
数量上超过了BF-109和斯图卡,毫不夸张的说,容克88才是纳粹德国空军的王牌。
不过容克88性能再强悍,它依旧挽救不了第三帝国覆灭的命运。不过这种轰炸机却在战后成为许多军迷热爱的武器,这也算是对它强悍性能的一种肯定吧。
机翼是用来给飞机提供升力的,在相同速度下,机翼面积越大,升力也越大,但是 机翼越大,空气阻力也越大,早期的发动机推力小,就通过双翼增加升力,速度当然也慢。
单翼机因为是后代,材料和制造技术都比上一代的双翼飞机先进。
尤其是发动机的进步,推重比增大,速度提上来了,相同的升力,可以用更小面积的机翼,机翼面积变小,空气阻力又进一步变小,使得单翼机比双翼飞机快,灵活,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嘛。当然,武器方面也肯定更先进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