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体的平衡
两岁的宝宝对于生活似乎只有一个目标:他们想站起来,到处走动。而这只有在宝宝的平衡感不断得到训练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其实,在宝宝出生几个月后,就可以看到平衡感被训练后的第一个成果了:宝宝已经能够对自己的脑袋进行控制了。当他抬起头的时候,平衡感就会感受到姿势的变化,并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大脑。在这个过程中,有多个感官参与了进来:视觉、触觉和听觉。而事实上,也正是平衡感把其他五种感觉结合在了一起。如果没有平衡感,我们人类现在还不能直立行走呢。平衡感对于孩子运动能力的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成长中的平衡训练
抬起头,这是宝宝的第一个平衡动作,它对培养孩子日后的平衡能力很重要。宝宝越是经常抬起头来,平衡感传递给大脑的信息就越来越准确。同时,宝宝颈部的肌肉也变得更加强壮。宝宝可以感受到了重力的存在,并且发现自己是躺在一个立体的空间里的。最后,当宝宝的脑袋抬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能稳当地抬着的时候,他就开始想让把整个身体都站立起来了。这样的平衡行动构成了宝宝进行其他平衡训练的基础,在宝宝一两岁、两三岁的时候,在你训练他学会了翻身、坐起来、爬动,然后是学会行走、跳跃和跑动的时候,他的平衡感就已在其中被训练得越来越好了。
2.头脑的平衡
保持平衡不仅是身体的事情,也与大脑中所有的感觉有关。每次当宝宝把他的小脑袋抬起来的时候,大脑对会对这个刺激进行评估、作出反应,这个过程中神经的作用不可低估。
在人出生的时候,有超过1亿个神经细胞,但是这些神经细胞要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起作用。孩子在幼年时期受到的感官刺激很多是通过平衡器官获得的,他们刺激着神经细胞的连接,并且对大脑血液的流动有促进作用。神经之间的连接是非常复杂的,不断连接在一起的神经能够使信息更快、更准确地被传递到大脑。
方位感、集中精力的能力和对方向的确认都是孩子在从事其他脑力或体力劳动所需要的能力。比如在孩子看钟表的时候,我们可以问他,长指针在什么地方,哪里是短指针,在左面?右面?还是上面、下面?再比如当孩子辨认字母的时候,他们能够区分出“M”和“W”。这就是说,当孩子对相似的字母或字分辨不清的时候,父母们要考虑的是,究竟这是认字的问题,还是需要对平衡感进行更多的培养的问题。孩子的平衡器官如果经常得到刺激,大脑就格外灵敏。相反,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如果视觉、听觉和平衡感比较差的孩子,在智力上的发育也有滞后的现象。
成长中的平衡训练
当孩子出现发育迟缓、说话或行动方面有问题的时候,应该多给予孩子身体上的刺激。
大量的抚摩:抚摩可以充分刺激孩子身体表皮的神经末梢,让其变得敏感而判断准确。
荡秋千:当孩子荡秋千的时候,随着速度的加快,大脑不仅需要能对腿、身体的一起一伏、位置变化进行调整之外,还会有方向感,知道自己在哪里、地面在哪里,哪里是高处。
走平衡木:这是一个关于平衡感的综合训练。它在训练大脑控制身体的平衡方面很有效。
3.精神上的平衡
平衡感不仅是身体上的感觉,也是心理上的感觉。只有当人内心感到平衡的时候,才会真正感觉舒适。脑科学家新近的研究发现,实际上六种感觉是与心理感觉密切联系的。他们指出,神经管道将小脑与脑边缘的感觉中心连接起来,这能使信息传递过来,进行感性分析。因此,例如当平衡器官对身体成功地跃过了障碍这一信息“消化”之后,就会分泌出多巴胺,这是一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人就会觉得得意和满足。当然,脑边缘系统也不仅仅是对平衡感做出反映的。平衡练习对于锻炼勇气和训练对危险的估计能力很有帮助,这样孩子就可以对自己的能力和目标进行合理的比较和判断。孩子如果经常获得积极的经验——判断正确,就会使他信任自己的感觉,而且对自己也更加自信,这样就会减少不当的行为,并且自我感觉良好。
成长中的平衡训练
不要总是把孩子笼罩在你老母鸡般的翅膀之下,爱惜他、护佑他,而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大胆地去自己判断和尝试,例如,让他自己判断他是否能够自己把这盆水从厨房端到厕所?让他自己尝试爬上梯子到壁橱里取东西,然后安稳地下到地上。
4.活动中的平衡
基于以上关于平衡感的了解,我们就会希望知道如何让孩子的六种感觉保持配合密切并且灵敏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活动。活动是孩子平衡感的养料。健康的孩子对活动有天然需求,而且他们会自发地刺激大脑中的前庭系统,比如他们会在旋转中,突然停下来,感受眩晕的感觉,也会喜欢荡秋千和跳跃。很遗憾的是,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长期坐着的社会”,因此他们对运动和旋转的渴望很早就被抑制了。孩子的笑声和喧闹声被大人看作是对安静的打扰。孩子的平衡感、对于重力的敏锐感觉,以及其他感觉都变得迟钝了。
成长中的平衡训练
在孩子两三岁已经能跑能跳了的时候,你可以多带着孩子去公园,到适合幼儿的游乐场,滑滑梯、荡秋千、爬攀登架、跳蹦床、骑三轮车……这些都能使大脑以及五官和平衡感得到训练和发展。在孩子自己跃过一个水坑或一个障碍后,他也会感到无比自豪。同样,如果他跌了一跤,这也是他平衡训练必要的课程。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