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把钢琴谱转化成简谱,而是直接把钢琴谱映射到钢琴黑白键上。 成人初学钢琴容易进入这样的误区,先将五线谱对应成简谱,再将简朴对应到琴键上。这种二度转化,一旦养成,无疑增加了读谱的效度和难度,更不利于以后的学习。 寻求软件帮助各种规避读谱,这是初学者易进的坑。刚开始读谱确实难过,尤其左右手一起配合,一首曲子下来非常艰难,但如果坚持一次转化,熬过这个关卡,题主会发现五线谱的设计与钢琴弹奏本身的配合可谓天造地设。
将钢琴谱转换成简谱,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简谱的编写规则。下面是一个将钢琴曲《小星星》转换成简谱的示例:
1. 首先,需要了解每个音符在简谱中对应的数字表示。例如,“1”代表低音1度,“2”代表低音2度,“3”代表低音3度,以此类推。
2. 然后,将钢琴谱中每个音符的音高转换成对应的数字。例如,“C4”对应着低音4度,“D4”对应着低音4度上方的2度,“E4”对应着低音4度上方的3度,以此类推。
3. 在简谱上用数字表示每个音符,并按照时间顺序连起来。例如,《小星星》开始部分的前两个音符是“C4”,那么在简谱中就可以写为“1 1”。
4. 在简谱中加入节奏。例如,《小星星》开始部分前两个音符是等时长的八分音符,在简谱中就可以这样表示:“(1 1)”。
5. 按照以上方式将钢琴曲的所有音符都转换成对应的数字,并在简谱上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连接起来,即可得到一份简谱。
需要注意的是,转换钢琴曲为简谱不仅是一项技术活,还需要耐心和细心,特别是在处理节奏和速度方面需要更加注意。如果你不确定如何转换,请咨询音乐老师或者寻求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
钢琴谱和简谱,简谱比较简单而且通用。
按照两种方法把五线谱翻译戌简谱。
第一种方法是用固定调翻译法。就是一律按C调译谱,需要升降的音在音符前面写上升或降符号。
第二种方法就是用首调翻译法。如果是两个升号,就翻译成D调谱,如果是两个降号,就翻译成降B调谱。
简谱是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一般所称的科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你钢琴谱即五线谱: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
五线谱和简谱的不同有如下几种:
一、形式不同
1、简谱:主要以可动唱名法作为基础,可以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级来记载音乐
2、五线谱:主要通过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来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和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
二、用途不同
1、简谱:一般比较简单容易学,也方便记写,主要是用于演唱
2、五线谱:主要是用于键盘乐器
三、起源地不同
1、简谱:数字简谱的最初形式是源于16世纪的欧洲
2、五线谱:其发源地是在希腊,它的历史比数字形的简谱要早得多
四、唱名法不同
1、简谱:一般是用“首调唱名法”记谱
2、五线谱:主要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两种唱名法来记谱。
所谓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
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
一般所称的科谱,系指数字简谱。
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
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那时有一个天主教的修道士名为苏埃蒂;他用1 2 3 4 5 6 7来代表七个音来写谱教歌,尔后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那时西方人极注重发明创造和版权等个人成绩,才被即载入史册。
17世纪时瑞士人,名卢梭;1742年在法国巴黎向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提这“数字简谱”,因当时他写《忏悔录》一书,反而名声大增。
人一出名,书也出名,《音乐新符号建议书》也被人重视了。
18世纪中叶此后,又有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
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
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在1882年这种记谱法传入日本,1904年再由沈心工等传入中国。
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关于字母简谱,主要为美英等国所通用。
其中如H.C.格洛弗首创,J.柯温完成的可动唱名法。
它以d、r、m、f、s、l、t,7个字母作为基本音符,其中除第7音读作ti外,其余各音与数字简谱的读音一样。
有关半音的记法:遇升高时一律加e,降低时一律加a,高八度在右上角标1,低八度在右下角标1。
其时值及节拍则以纵线表示强拍,双点表示弱拍;横线表示延长,单点表示数音连结成一拍。
由于简谱的记法与中国的工尺谱(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相当接近,在中国简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的最好、最发扬光大的国家。
而五线谱,通过教育体制,以西方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已基本流行于各个国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项目之一,它为世界音乐统一于一谱提供了基础。
在中国简谱的发明者是李叔同。
在中国简谱的发明者是李叔同。
钢琴谱即五线谱: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
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
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
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于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
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
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
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
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
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涂以黑色的,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
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于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
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钢琴能弹出和声,笛子只能是横向的旋律,再者你要看钢琴谱那是什么调,笛子不同的筒音指法,它也是不同的调,除非你不管这些,只是吹着好玩。
安装作曲大师能转换成简谱
C,D,E,F,G,A,B分别表示1,2,3,4,5,6,7这个英文字母是七个音的音名,在简朴的左上角所标的表示这个歌曲的调子,比如F=1就表示为F调的,是在钢琴上的4做1,如果还是不懂就问我,164725731
用这个没法编节奏,把音发给你,自己听一听就能掌握了: 5-321-235-321- 5-321-23(6)--- 5-321-235-321- 6-321-236--- 2-65- 65653- 2-3532(6)1--- --1.打括号的是低八度的 2.横线和简谱一样,延长一拍 因为在这不方便,所以节拍上可能有点出入,音高肯定没错.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