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大范围异常偏暖0.5℃以上、持续时间一般为6个月到1年半的现象。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厄尔尼诺现象变得越来越频繁,每4—5年出现一次。 由于,一九九七年以来厄尔尼诺现象连年出现,我国一些地区范围较大的严重的气象灾害多有发生,所以气象界和社会上很关心“厄尔尼诺”问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些局部地区来讲,天气的某些异常变化不一定都与这两种现象有关,千万不可误导。
厄尔尼诺事件与构造运动
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3~9℃,高差为40~60cm。当厄尔尼诺到来时,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地壳均衡原理和水均衡作用,东西太平洋地壳在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交替中至少分别升降13~20cm,引发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造成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由此引发的地壳均衡运动具有东西太平洋地壳反向升降的特点,与潮汐引起的东西太平洋海面60cm高差相叠加,相互加强。这是厄尔尼诺前后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作用非常明显的原因[23,38-40]。我们称之为“大洋地壳跷跷板运动”。跷跷板累计力矩达1.3×1010 N[23,38]。
由布拉德•亚当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对极地岩心和其他气候现象(比如年轮、珊瑚等)的研究,推断出厄尔尼诺气候急剧变化的时间,然后将这些时间记录与1649年以来记录在案的热带地区火山爆发的时间进行比较。每当有一次火山爆发,当年冬天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就会增加一倍。火山爆发时会喷出大量岩灰到平流层,它们将阻碍太阳光线到达地球,既而使大气气温下降十几度之多。研究人员认为,火山爆发会改变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极有可能导致热水集中在太平洋中心部位,既而引发厄尔尼诺现象[41]。=
Walker, D. A发现,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厄尔尼诺和地震群——不顾它们无规律的循环速率和周期,看上去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在过去最持久的六个厄尔尼诺与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动相一致,它们在1964到1992年沿东太平洋隆起从15oS 到 40oS同时发生[42]。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