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名,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我们的思想、言论和行动。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仪早已内化为华夏儿女的自觉意识,贯穿于我们日常的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民族的文化特征,加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仪式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非凡价值。
仪式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队仪式、毕业典礼、颁奖仪式等是学校常规性仪式教育活动。学校的仪式教育不仅仅是具有较强仪式感的教育活动形式,更是强调注重仪式背后存在的文化内涵。
特别是节日仪式,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节日活动则是民风习俗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传统文化。”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日常社会中的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都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讲究节日仪式,精心设计活动仪式,挖掘丰富文化内涵,营造庄重热烈的节日氛围,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外文化融通教育的有效途径。
有些仪式对于普通的人来说,也许只是常规,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生命中一段最重要的经历。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对待,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要善于渲染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事物和行为的意义,增强庄重感和认真感。比如每学期开学要精心布置校园环境,精心组织“开学第一课”,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既有追求新目标的激情和冲动,又有接受新考验的信心和决心。如果学校和教师能够持续不断地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学生就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热情,从而源源不断地焕发学习的动力和创造
情境是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学习环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的参与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取得了进步和成绩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且要设置特定情境,强化师生认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就感。比如:当学生精彩发言之后,全班同学有节奏的掌声鼓励,让优秀作文作者登台朗读,学生取得成绩之后的颁奖仪式等,都会让学生产生认同感、愉悦感,进而固化、强化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次进步,每一份成绩。
仪式感不仅仅止于举动,将某样东西赋予某种超过本身功能价值的意义,也是体现仪式感的一种。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许多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仪式”,学校要精心设计,增强活动的仪式感。仪式感越强,人们的心灵成长就越快。比如说成人礼的模式越庄重,那么学生心智成熟的过程就越快;颁奖礼的程式越隆重,学生的成就感越强烈。
仪式感的重要性无需再赘述,相信经过这样有“仪式感”培养,我们孩子们将会心存敬畏,认真读书,积极生活,诗意栖息,追求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