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由地基垫板搭起落地式脚手架,在第三层顶板布置180工字钢(直径180公分的工字钢,安装前,应在工字钢前端10厘米处和60厘米处焊好定位柱),每1.5米间距设置一道工字钢,工字钢悬挑长度前后是1.25倍,具体参照规范。然后在工字钢定位柱上搭设主体脚手架,搭设时应围绕整体建筑搭设,并绑扎密目立网。不能分片分段搭设,且高低差不低于三步,每两层设置一道水平网,外防坠网根据当地要求设置,一般是离地10米设置第一道安全水平防坠网(至少有20度左右的角度),然后每隔6层设置一道。拆除顺序是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方法。拆除时,也应围绕主体结构拆除,不能分片分段拆除,且自上而下拆除,不得抛掷扣件和钢管。
这次珠峰测量是安全和后勤保障最好的一次。由于此次珠峰测量最重要意义在于测量而非登峰,最终峰顶突击队包括数名测量方面的专家,他们非专业登山家。为了保障测量工作圆满成功,更是为了保障这些测量专家的生命安全,此次登山史无前例的派出了大量的“修路队员”。这些人员主要是以专业登山家和夏尔巴人为主。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在登山线路沿线安置好登山绳索,事先把大批的物资送往各个营地。这次修路一直延伸到珠峰,这就确保了冲顶人员能够节省大量的体力,以便于在珠峰上完成各种测量工作。这次登顶队员在顶峰停留了大约两个半小时,这大大的打破了登顶队员在珠峰顶停留的时间记录。
现在的登山人员,可以说是踏着先人的脚印登山。几十年来,无数的登山前辈在珠峰留下了大量利于登山的绳索和辅助设施,这也使得现在登山便利的多了。
最著名的当属“中国梯”。中国梯最早是中国登山队于1975年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在 “第二台阶”的岩壁上架起的一座高近6米的金属梯,它承载着中国人对珠峰的探险历史。想当初这只登山队登山时是没有梯子的,全凭队员亲自攀登。当年为了搭建这个中国梯,是靠搭人梯的方式把队员先送上去,然后再搭建金属梯。要知道,登山队员都是穿着带冰爪的登山靴,搭人梯时是不可能脱下登山靴的,为了保证完成登山任务的需要,充当人梯的队员们果断的要求其他队员,就用带着冰爪的登山靴踩在肩膀上,锋利的冰爪深深地刺入下面队员的肩膀中,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登山任务的完成,他们无怨无悔,他们就是真英雄!登山队员们为此有许多队员被冻掉了手指和脚趾,更为遗憾的是由于冻伤,近在咫尺的珠峰顶无法继续攀登了,只能无奈的后撤,遗憾终身。我们应该牢记这些登山前辈为了登珠峰付出的一切,也应该感谢他们为了攀登珠峰的后生们创造的更好的登山条件。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2016年我参加了登山队,目的地就是珠穆朗玛峰,5月初我们到了1号大本营集合,开始登山前的准备工作,大概在经过了半个月的锻炼,适应以后,开始向顶峰发起冲击,雪皑皑、路漫漫,其中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这里主要说一下那个绳子,有绳子的地方,长度大概是1千米左右,这个绳子是由老前辈们冒着生命的危险系上去的,第1个吃螃蟹的人是冒着巨大的勇气,巨大的智慧,巨大的胆量去完成这项任务的,这些老前辈就是第1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我们的最大的功臣,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后来登山者的这份荣耀,每走一步手里抓的是绳子,心里想的是老前辈们忘我的精神,真是佩服老前辈们的勇勇无畏的精神,绳子是通过千辛万苦系上去的,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损坏是不会把它解掉的,也就是说不会把它带下山的,除非万不得已,损坏了,有危险了,必须要把它取回,杜绝因为绳子造成的安全隐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