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显然是被现代拍摄的一些古代战争片给迷惑了。在战争片里,攻城士兵只是凭借看起来就很单薄的竹梯,颤颤巍巍地往城头上爬。那种竹梯弱不禁风,只要一推就倒。
但真实的古代战场可不是这样的。
重庆通远门雕塑,爬城梯子就是一架普普通通的竹梯,真实的古代云梯不可能这么low
作为古代攻城工具的第一个伟大发明,鲁班的云梯得到了楚王的衷心赞赏,由此下定了攻打宋国的决心。只要认真想想,就知道云梯不可能是几把竹梯捆扎在一块,由士兵扛着去攻城吧。
鲁班为楚王献上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用的钩援
从《武经总要》的记载来看,云梯的结构还是相当科学而复杂的。
首先,相当庞大沉重。云梯底部有用铁板(最早是木板蒙牛皮)包裹的藏兵室,里面可以容纳很多披甲士兵。梯子本身也非常坚固,可以承受多名披甲士兵连续攀登。这样沉重的结构使其不可能被人力推倒。
宋代云梯
其次,巧妙地利用了反弹力。云梯分为可以折叠的两截,顶部有铁钩,平时用绳子栓住铁钩,把上半截固定在底部横梁上。战时靠近城墙后,就砍断绳子,上半截云梯在巨大弹力的推动下搭上城墙,铁钩牢牢地咬住城头,甲士乘机攀登。这个时间是很短的,如果守军用刀斧去砍铁钩,还没砍断呢,甲士就已经登城了。
可见用云梯进攻时,旁边还有利用杠杆原理举起的挡板,掩护云梯接近城墙,避免守军用弩箭射杀云梯上的甲士
再次,云梯不是单独作战的攻城工具,同时还有撞击城门的冲车,压制守军的井欄(箭塔),让守军顾此失彼。与其冒险去推或者砍砸,还不如用弩箭和石头攻击云梯上的甲士有效呢。
当然,扔石头依然比较低效,很可能你还没扔两块呢,敌人已经登城杀到面前了,并不是对付云梯的好办法。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爆发,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叛军首领朱泚亲率大军,攻打奉天城;德宗任命少数民族名将浑瑊负责守城。
浑瑊,铁勒人,坐镇朔方,屡破吐蕃,为中唐名将
朱泚让长安西明寺僧人法坚制造云梯(这和尚不简单啊),云梯高有九丈,长宽各有数丈,下装巨轮,外面裹着水浸的湿牛革,周围悬满了水囊, 梯上可装兵士五百人。这样的云梯至少有几十吨重,因此城中的人都忧恐畏惧。
浑瑊认为,云梯大而沉重,重则易陷,只要按照叛军来袭的方向挖掘地道,地道里面堆满木柴、膏油、松脂,就能敌人的这一攻势。唐军按照浑瑊的要求做好准备,严阵以待。
守军用钉板和擂木对付用云梯登城的敌人,这是在无法直接对付云梯情况下的常见防御措施
十一月十五日,叛军的云梯车开始攻城。云梯车中的兵士箭发如雨,助攻的轒轀车掩护叛军抱薪负土,填平壕堑,矢石、火炬此时都耐何不了叛军,云梯上已有不少叛军登上了城楼,形势危急。但在浑瑊的激励下,唐军死战不退。浑瑊身中流箭,随手拔出,血流满衣而面不改色,继续指挥作战,在场的唐军都深受感动,斗志大涨。
唐军终于转运,叛军的云梯车陷进了挖好的地道,火油点燃,顺风燃烧,城上的唐军趁机投下苇柴、火炬,云梯车转瞬之间化为灰烬,数千攻城叛军不及逃跑,都被活活烧死,散发的焦臭之气,数里以外都可以闻到。唐军士气大振,三面出击,终于击退了叛军。
浑瑊用的火攻就是对付云梯最好的办法,但这办法也很看运气,毕竟设置的地道有限,在什么地方挖,只能靠指挥者的经验判断。这也是为什么云梯这种重型攻城器械可以使用一千多年,直到大炮出现后才黯然退场的原因,实在是太难对付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