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声。轻声,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那有多种读音,分别为[ nà ](四声)、[ nèi ](四声)、[ nā ] (一声)、[ nuó ] (二声)、[ nè ] (四声)。
哪也有多种读音,分别为[ nǎ ](三声)、[ na ] (轻声)、[ né ] (二声)、[ něi ] (三声)、[ nǎi ] (三声)。
一、那
1、读[ nà ]
(1)代词,那样:那个人|那个脾气。
(2)连词,跟前面“如果”、“若是”等相应,表示申说应有的结果或做出判断:如果敌人不投降,那就消灭他。
2、读[nèi]
“那”(nà)和“一”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 :那个|那些|那年|那三年。
3、读[nā],姓。
4、读[nuó]
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本读 nuó。
5、读[nè]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或意思;那一个——“那”( nà)的口语音。如:那人可不怎么样。
二、哪
1、读[nǎ]
疑问词,后面跟名词或数量词,表示要求在所问范围中有所确定 :哪样。哪里(a.什么地方。b.用于反问句,表示否定,如“我哪知道?”c.谦辞,推辞对自己的褒奖)。
2、读[na]
助词,“啊”字受到前一字韵母n收音的影响而发生的变音 :加油干哪!
3、读[né]
〔哪吒〕中国古代神话里的神名(“吒”读轻声)。
4、读[něi]
“哪”和“一”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 :哪个。哪年。哪会儿。哪些。
5、读[ nǎi ]
“哪”(nǎ)的口语音。如:哪个;哪天。
“蚂”和“蚁”两个字的读音都是第3声。
尽管:jin第三声,guan也是第三声(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214是上声,也叫三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音节有声调,统称为四声。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一二三四声。四声的音高升降变化是有一定的范围的,也就是实际音高调值。可以用五度标调法来标记。阴平调为55,阳平调为35,上声调为214,去声调为51。
“噶”的读音(gá)。噶是译音用字。如:噶布伦,噶伦(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萨噶达娃节(藏族地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噶厦(xià)(原西藏地方政府,1959年西藏叛乱事件发生后解散)“噶”的读音(gá)汉语汉字,四川地区常作为语气助词,意思为“是嘛”。噶,山东方言,意为“一起”。例:噶伙——一起去做某事。
第四声,第一声
柿子 (水果名称)
柿子隶属柿科 ( Ebenaceae)柿属 (Diospyros L.f. )多年生落叶果树 ,原产我国。我国五大水果 (葡萄、柑桔、香蕉、苹果、柿子 )之一。成熟季节在十月左右,果实形状较多,如球形、扁桃、近似锥形、方形等,不同的品种颜色从浅橘黄色到深橘红色不等,大小从2厘米到10厘米,重量从100克到450克。
原产地在中国,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小桥 [xiǎo qiáo]小字是第三声,桥字是第二声。
造句1、虽然四周高楼林立,但这儿却是小桥流水、竹篱茅舍,真是个城市山林,别有风味。
2、潮州小桥贵过故宫,高价门票自不量力。
3、桃花园里,小桥流水,竹篱茅舍,真是别有天地。
4、修那座小桥只是权宜之计,将来在那里还要修一座大桥呢。
xiǎng第三声,
“响”,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xiǎng,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响”的基本含义为声音,如响声、响箭;引申含义为发出声音,如钟响了。
在现代汉语中,“响”还有开口说话的含义,如不声不响。
通是第一声,通字组词:通知,通过,通宵,通电话,通宵,通宵达旦,通情达理,通用,通通,通通风,通通气,通话,通情,通红,通缉,通缉令,通缉犯,通缉件,通缉者,通了,通辽,小灵通,精通,通病,通常,通车,通吃,通畅,通城,通字,通着,通道,通电,通达,通俗易懂,通顺,通透,通往,通网。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