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跷跷板
如何处理新课标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发布日期:2022-03-05 03:24:03   点击:84

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进行操作,是摆在许多老师面前的难题。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大胆放手,实时引导。 在独立尝试、小组合作时,让个人或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还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出现问题就讲解,要相信学生,充分放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年、月、日》这一内容,在独立尝试:1、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是大月?哪几个是小月?你是怎样记住的? 2、大月每月有多少天?小月每月有多少天? 3、二月在平年有多少天?在闰年有多少天? 小组合作:1、计算一年有多少天?2、判断平年和闰年 这两个环节,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教师也不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置之不理,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思维发展方向,及时回收学生思维反馈信息,以便在解难释疑环节讲解、指导。而且,讲解、指导应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要择重、难点精讲,针对了解到的确信息和主要问题,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索,从而保证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 二、重视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组织学生进行有成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理清思路后,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归纳整理。最后通过集体交流,总结方法,形成认知体系。例如:二年级下册第8页“解决问题”。主题图上是小朋友在跷跷板乐园游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可以怎样算?”。当小组发表自己的解题方法时,就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的先用乘法算出坐跷跷板的人数,再加上没有坐跷跷板的人数、有先用加法算出坐跷跷板的人数,再加上没有坐跷跷板的的人数、有的先直接数出坐跷跷板的人数,再加上没有坐跷跷板的的人数。让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和交流,寻找最快捷的方法。教师要合理地指导学生选择快捷、有效的解题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恰当地评价学生的想法,注意激励学生外,还要组织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积极有效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自己对问题的明确见解。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多样性和个性的发展。 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数学教学方法,变数学课堂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习园地。鼓励多种方法作题、多种形式提问;要求学生敢于批判,敢于打破定势思维,树立开放的、新颖的、不拘常规的理念;鼓励学生“突发奇想”、“节外生枝”,发表自己的主见。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问题空间,激发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各种思维方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充分释放。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这一棵棵小树苗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长成参天大树。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初探 [日期:]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现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往往会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很多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从中我也看到教师在注重学生主体的同时又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面向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辩正统一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什么、怎样主导,才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有助于他们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助于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有助于他们创新精神的形成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基于这些认识,我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针对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通过主导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使学生想参与(一)创设生动,愉悦的故事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乐之”学习效果才会明显。我在教学中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选了两个班进行实验,一班采取没有创设任何故事情境进行教学,单纯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掌握算法、理解算理。本节课的当堂测验结果是:全班36人,有5人掌握了分别把两个加数凑十的方法占全班人数的14%,有17人掌握了把9凑十的方法占全班人数的45%,有14人没有掌握占全班人数的41%。另一个班我创设了“小动物组织一次采摘活动”的故事情境贯穿全课的三个环节中。当堂测验结果是:有9人掌握了分别把两个加数凑十的方法占全班人数25%,有21人掌握了把9凑十的方法占全班人数的58%,仅有6人没有掌握占全班人数的17%。由此可见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愉悦的故事情境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乐于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本节课的情境设计起到良好的效果,具体设计如下: 1. 创设情境、以旧引新的设计: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熟了,小动物们组织了一次采摘活动。一大早来到停车场准备出发,(课件出示两辆汽车里面坐着小动物)让学生数数每辆车里有几只小动物。(第一辆9只、第二辆7只)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要想让大家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去采摘,谁有好办法。学生找到把9和把7分别凑十的好方法,这时教师引导,这节课就用同学们找到的好方法来研究新问题。 2. 引导自主探索算法、发现规律环节的设计:车开了小动物出发了,果园到了,他们高兴的开始采摘,小猴摘得最快,我们来看看它摘了什么?引导学生帮小猴解决“一共摘了多少个水果”的问题来展开算法的探索。接着引导其他小动物也想让我们帮助算算,让小组合作分别帮喜欢的小动物计算。 3.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这样设计:小动物们的采摘活动快结束了,它们来到果园的批发市场想再买一些送给朋友,猕猴桃又新鲜又便宜每人都先买了一箱9元的猕猴桃,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喜欢的小动物任意去买水果,最后帮小动物算一共花多少钱?(二)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知识与情境密切联系 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唤起参与意识,而且能挖掘出情境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这样就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而是发挥了情境的更深层意义。如教学“得数是8的加法”在创设情境、以旧引新的环节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第一小组的8个小朋友准备去森林动物园,一天早上大家来到停车场,有两辆汽车等候,你们猜想可能会有几种乘车的情况?在帮第一小组解决乘车问题的同时不仅复习了“组成”的旧知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可能性”。 我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不仅在新课导入阶段,而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总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 二 、通过主导提供机会,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爱参与 (一)提供现实情景图、引导观察,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部分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实物图,引导从不同角度、用数学眼光观察,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在实物图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图与括线形式较抽象的情景图,最终出现用线段或其他形式表示的情景图。出示各种类型的图,都是从加减法计算引入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身边数学知识的存在,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乐于参与。 (二)提供生活场景、模拟实践,使学生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明确强调:“体会数学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如何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中我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带领孩子们走向生活,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把解决实际问题贯穿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如教学“10以内减法”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了让学生到小商品批发市场购买新年布置教室用品的模拟场景:给每组10元钱,让学生真的去任意买。小组合作先设计怎样购买,再去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刚学过的新知识,各组设计了不同的购买情况,有的组买了两种,从中复习了新知识。有的组买了三种,进行连减计算出还剩的钱数,这是今后要学的知识学生基本掌握,这时教师加以肯定、鼓励,以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多种购买情况也开阔了学生思维。通过设计模拟购买的场景和实践,学生知道了先要考虑带的钱够不够,这就要用到估算。也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汇报后,再引导思考,都是购买新年用品算出还剩多少钱,为什么结果不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合理选用不同的信息可解决同一个问题,也促使学生乐于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提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使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在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许多行业,直接用到数学知识的机会并不太多,而且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更多的是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和启迪,以此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学完“和8相应的减法”新课后引导比较发现规律时,你能把这些算是分成两类吗?如果让你一人记不重不漏你有好办法吗?引导学生 “有序思考”,并渗透函数的变化规律。最后让学生观察把新知识转化成哪些旧知识解决的,使学生知道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是数学课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 以上课例说明教师主导提供模拟体验生活实践的机会,能使学生体会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也符合“大众数学”意义下的基本思想:“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数学”,更促使学生爱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 三、通过主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会参与 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会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教师就要主导多样的学习方式,促使其主动参与。 在数学第一册的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我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实践,采取多样的学习方式的探讨。下面我以“得数是10的加法”一课为例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引导自主探索算法,拓展思考空间,培养创新意识 我在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会参与。在复习“10以内组成”旧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主探究“9+1得几”的计算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学生有了较成熟的想法教师再加以点拨、指导,学生找到了6种算法。在学生亲自体验、探索中使学生萌发了创新意识,也学会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引导数学交流,感受算法多样化,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中我努力挖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讨论中参与。在学生找到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我组织合作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然后让学生计算8+2得几,再组织选用算法的交流,并说说为什么选用这种算法。给学生创造多次体验的机会,从中去体会最优算法。最后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其它几道得数是10的加法的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选用的算法,使学生进一步去体会最合理、最简捷的算法。 (三)引导亲自实践,体验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亲自实践、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主动参与意识。 我本着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和学生选用学习方法的权利等原则,引导学生选用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亲自实践、独立计算,出示班里9个组收集废电池的情况,各组收集数量分别是1―9,让学生任选两个组的数据计算一共收集多少?这个开放题的设计,包括了所有10以内的加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了自信,也体现新的理念“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实验证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在实验前进行了前测,实验一阶段进行了后测。从测试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发生的根本变化,这归功于教师主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要通过主导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想参与、爱参与、会参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相信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存在着广阔的空间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相关资讯
网友推荐
顾名思义,就是和有动力的相对而言——不需要电力或者任何能源驱动,而类似过山车、海盗船都需要外力才能驱动。无动力设备可以让孩子...
转椅就是内装有升降装置并且带有气压棒和液体能够调整高度,总要有旋转的椅子。我们经常看到的转椅都是由靠背、扶手、选择轴、轮子...
《我是一个小画家》 我是一个小画家,手拿画笔来画画。从左往右画直线,两只小手伸最长,左边小手指天空,右边小手画海洋。你们猜我画什...
首先感谢邀请!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儿童游乐设施要有安全模式,还要家长有安全意识!不是东西摆那你就可以玩!要游乐场、家长、还有孩子的心...
当前,幼儿体育已受到幼儿教育者的普遍重视,许多幼儿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然而离目标的要求还有距离。对于任何通过体...
无动力游乐设备是指不带电动、液动或气动等任何动力装置的,由攀爬、钻筒、荡秋千等功能部件和结构、及连接部件组成的游乐设施。 ...
宏洋游乐-游艺设施网-游艺设施B2B平台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备案号: 滇ICP备2021006107号-178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