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路映电游泳池;体育中心游泳池; 青城山青城阳光也由对外开放的。
历史是这样的:
上海的“靶子场”和“靶子山”
中国很多历史悠久的城市里都存有和过去操练兵马的“校场”有关的地名,这在上海倒是没有的。上海多的是近代军队练习射击用的靶场有关的地名,单是在市北虹口地区就有3处和靶场有关的地名。
外国列强在上海建立起租界后,1853年太平军攻克了镇江,江南震动,来租界居住的外国冒险家们就组织起了号为“万国商团”的民兵武装,宣布租界“武装中立”。1870年,这支民兵武装被租界市政当局“工部局”收编为正式的租界武装,设立起司令部,开始正规训练。在当时美租界外的虹口港一带买了一块地,作为打靶的靶场。这个地方后来就被上海人叫做“靶子场”,在靶场南面筑的道路就称为“靶子路”。1896年靶场迁走后,靶场改建为工部局警察医院(1949年后长期为虹口区[有关部门]),靶子路改称“老靶子路”(现在的武进路)。
1896年新建的万国商团靶场就是今天的鲁迅公园和虹口足球场。这个地方当时也不在租界里,工部局买下这一大片土地作为靶场,从北四川路往北延伸,修了一条通往靶场的马路“新靶子路”——这就是现在武进路北的那一段四川北路。实际上这块土地实在是太大,靠近路口的地方被改为了外国人野游的公园,号为“虹口公园”,公园的北面则建起了运动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真正做靶场的只是它的东北片,为了挡子弹,在靶场上堆起了一座土山,上海人至今仍然叫它“靶子山”,是今天鲁迅公园里的制高点。
1937年813事变后,日军侵占上海,宣布征用万国商团靶场,供日军和日侨使用。而日军的靶场则在其侵占的广粤路胡家宅一带占地建造。这就是第三个“靶子场”,作为地名一直用到了20世纪末。
这个靶场在今天的汶水东路、广粤路口,占地面积很大,也堆起了一个挡子弹的大土山,也叫“靶子山”。1949年后这个地方仍然作为军队以及民兵训练的靶场,附近的农田则是驻沪警备部队的一个农场。北部地区的工业垃圾都用卡车运到这个靶场,堆积在靶子山上,靶子山逐渐长大,到1980年代末停止在此打靶时,靶子山东西走向已有几百米,高有近20米。
第三个靶子场与我的青少年时代有很多的联系。在1970年代初期的中学时代,我和同学们无数次爬过靶子山。有时是为了参加劳动,拣拾废钢铁来交给国家,或者是拣拾碎砖石为学校建筑防空洞的“三合土”。每年的夏秋农忙季节,我们的中学也都要组织学生到旁边的部队农场劳动。还有的时候则是作为红卫兵到这个地方来值勤:1950年代以后这个地方也是上海主要的刑场,执行死刑枪毙罪犯都是在靶子山下,周围的道路和靶子场都要由中学红卫兵站岗封锁。参加工作了以后,民兵训练打靶也在这里。
1990年代中期,“靶子场”一带发生巨大变化。靶场被封闭,不再打靶和执行死刑。部队农场也早已撤消。在靶场的对面建起了上海市北部最大超市之一的“麦德龙”,而附近地区盖起了一片片的住宅小区。只有“靶子山”依然矗立,满山的郁郁葱葱。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