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泸定桥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兴建。修建之时工匠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
古代百姓用溜索过河的方法让工匠得到启示。修建一座铁索桥,溜索过河的方法,同时又解决了将沉重的铁链运到河对岸。
渝湘高速施工
由中交二公司设计的桥
这座施工便桥的修建来源于渝湘高速武隆段正在建设的“双堡特大桥”,位于重庆市武隆区长坝镇,依次跨越大洞河大峡谷、小河沟双沟谷,是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跨径双连拱桥。而这座铁索桥,就是为了解决双堡特大桥的建设物资运输和人员通行,把9号墩和8号墩连接起来和后续缩短大桥工期所建的。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牌。该桥始建于1705年,建成于1706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寨铁索桥建于1912年。
位于距石屏县城40公里的胡寨山与阿乔寨山之间,是石屏跨越小河底河进入元江、普洱、思茅等地的唯一通道。
铁索桥建于1912年,跨度38.7米,由11条铁链,每条铁链299扣环联接而成。
其中9条铁链平行作为桥道,2条铁链作桥道两边的扶手。桥面宽3米,上铺黄杨木板。西北向桥墩面阔22米,进深14米,高11.5米,全为青石所砌,并有暗榫联嵌。东南向桥墩面阔10米,进深11.8米,高 8.7米,基础建于河畔巨岩之上。桥墩上建桥头堡,铁索桥上建木结构走廊,廊顶上铺青瓦。此桥中部拱起,两端下垂,状如长虹,人称"铁索锁狂蛟,长虹挂廊桥"。
在重庆武隆长坝镇大洞河峡谷上,有一座铁索桥,无桥墩、无斜拉索,竟能承载40吨的货车行驶。远看货车如在薄如纸片的桥上通行,不由感叹:一个敢建一个敢走,步步惊心非常壮观。这座铁索桥建在两山之间,该桥全长245米,宽3.8米,距离谷底300米。设计独特,可通行45吨重的工程车,仅靠4组钢索水平拉力。此桥为渝湘高速复线,重庆双堡大桥建设而专门搭建的施工便桥,当初修建铁索桥是为了解决大桥工程材料运输问题。
目前,泸定县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对大渡河铁索桥已经重修,他们说,上世纪以来,泸定桥“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此次主要是对两岸桥亭古建筑以及铁索进行整修加固。
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因红军“飞夺泸定桥”驰名中外的四川泸定大渡河铁索桥大修进入尾声,桥板已全部安装完毕。 泸定大渡河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13条铁索共由12164个铁环构成,铁索有20%的铁环为近代更换,80%的铁环仍为“清朝原装”。
先在两岸建设好桥座,然后做好大铁环一个个连接起来,先用船只带过去一条较细的麻绳,麻绳一头连接上较粗的麻绳,再拴上铁链一点点拉到对岸固定到桥座上,一条铁链就安装好了,其他铁链以此类推,铁索桥就建好了。
工匠们筑造了13根碗口粗的铁链,准备架于桥上,每根铁链的重量约为2.5吨,由890个扁环左右扣联在一起。
但是在这样一个高崖之上,下面又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怎样把这么沉重的铁链拉过河铺成铁索桥呢?工匠们个个都感到很为难。
在修建铁索桥时,四川泸定周边的荥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都云集在这时,一起商量牵链渡江的方法。
几十个工匠想了三天三夜,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
后来工匠们又在铁链之上铺木板形成桥面,桥之两侧各悬两根铁链作为扶栏。桥的两端,各有一座20米高的桥台,内置若干铁桩,13根铁链铆定其上。桥台自重作为压重,承受铁索的巨大压力。
大桥的桥西桥头堡的地下,也是这座铁索大桥的关键部位所在。桥头堡的基面以下是落井,埋有生铁铸造的地龙桩和卧龙桩,并以铁链锚固。地龙桩铸有的重量有9吨,也正是由它才能撑起了这座桥。
泸定桥的东西两端分别铸有铁牛、铁蜈蚣,表达了人们镇服“水妖”、铁桥永固的美好愿望。
枯水期,用绞盘一根一根把铁索固定。
第一、先把铁索的一头一根一根固定在河岸坚硬的石头上。
第二、把比较粗的棕绳一头运到河的对岸,利用畜力也好,机械力也好,船也好,用棕绳把铁索一根一根拉到河对岸。
第三、用大型绞盘,把铁索一根一根拉紧并固定。一座铁索桥就建成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