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东北农村的村庄的名字,大多以村、屯、店、窝堡、油坊、营子等地名命名,那么 ,你知道这些名字的由来吗?现在就解释一下。
自古以来,东北地区是满、蒙等游牧、渔猎为主的少数民族的生息地,很少有汉族人在这里定居。但是,由于东北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地广人稀,从明清时期开始就兴起了闯关东,一直到民国期间。在十九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以及清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到东北地区谋生,开疆拓土、披荆斩棘、安家落户,历经几代人的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东北地区也逐渐变得富裕起来。关里来的汉族人和关东少数民族长期的和睦相处,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的相融合,创造出独具东北特色的乡土文化。
今天,如果你来到东北,就会从东北各个村、屯、乡、镇的地名中,寻找到当年我们祖先闯关东时留下的智慧和深刻印记。
关里人在东北落脚后,人越聚越多,从起初的三五家到几十户人家逐渐地形成一个屯,屯与屯之间距离不过二三里,十个八个屯又组成了一个村;十个二十个村又组成一个乡或镇。
关里人来到东北以后,把老家拿手的技术在东北发展成形。酿酒的叫烧锅,榨油的叫油坊,制粉条、粉皮的叫粉坊,冶炼制造铁制农具的叫铁匠炉,烧制加工砖、瓦、缸、碗、盆的叫窑,开旅馆的叫大车店。于是当时就形成了以主人的姓氏为名的屯子名,比如高家烧锅、杨油坊、何粉坊、任家炉、明家店等村屯名
什么是屯?什么是村?
屯(小组):较小的村落。一般情况下,三、五十户人家集中居住地方就形成了一个屯,稍大的也有百八十户的屯。
村:自然而成的村落,就是由若干个村民小组(也就是屯)组成的为村,是我国最基层的村民群众自治行政单位。
以上就是其中一部分村屯形成命名的原因。
各个村落的形成和命名的原因有很多种,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
1、以姓氏命名的村屯。
如:王家屯、李家屯、孙家屯、高家屯、等。
像这样的村落,数不胜数,在东北非常之多。这些村屯往往是因某家姓氏居多或者最初来此定居的姓氏而得名,也有因某姓之家在本屯影响力最大而以其姓氏命名
2、以最初的建筑物而命名的村屯。
如:XX马架、ⅩⅩ(窝棚)窝堡等。
马架:是指小窝棚,也指介于窝棚和正房之间,东北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
如:三马架、马架屯、大马架子、邢马架等村屯。
马架是东北村民看青护田时,在田间地头以木杆、秸秆、树枝、柴草等搭建的临时挡风避雨的简易小窝棚,造型类似马架而得名。这种简易的马架不大,里边住不了几个人,夏日里闷热有蚊虫,冬季里又要忍受寒冷的考验。然而当年我们的祖先来到东北时,举目无亲,为了谋生,安家落户,资源有限,他们只能搭建这样的马架子居住。
这样的地名也见证了祖先闯关东时,从一穷二白、白手起家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
窝堡(窝棚):窝棚是能遮风避雨的简陋小屋。窝堡本是窝棚,也叫马架窝棚,是东北起初民居地窨子的一种,地下部分为半地穴,地上部分为马架窝棚。优点是用料少,建筑方便快捷;特点是冬暖夏凉,是成本最低的民居建筑。
如:小刘窝堡、杨家窝堡、郭家窝堡等村屯。
这是经过若干年辛苦劳作后,闯关东的先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得到了稳定和提高。而今,地名犹在,马架窝棚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它印证了当年先人们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开疆拓土的顽强不屈精神。
3、根据经营的手工艺作坊而命名的村屯。
如:Ⅹ家油坊、X家粉坊、X烧锅、X家窑、X家炉、等。
油坊:就是用传统方法加工食用油的地方。
如:杨油坊、纪家油坊、孙家油坊、等。
烧锅:指酿酒的作坊。
如烧锅屯、刘家烧锅、西烧锅、老烧锅等。
粉坊:指制作粉条、粉皮、粉丝等食品的作坊。
如:何家粉坊、张家粉坊、高家粉坊、等。
窑:烧制砖、瓦、陶瓷等物的建筑物。
如:李家窑屯、孙窑屯、张窑屯、等。
炉:炉子,这里指冶炼、制造铁制农具的加工作坊(铁匠炉)。
如,任家炉屯,李小炉屯、丛家炉屯、胡家炉屯、孙家炉村等。
旧社会,工业基础薄弱,民间各种手工业、轻工业作坊甚是兴旺,闯关东后,在东北大地很是普遍。
建屯之初,一旦谁家的作坊在当地有名气、有影响,久而久之,老百姓就约定俗成,以这家作坊为屯名。散布在东北各地这样的村屯名非常的多。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小型作坊和当初的工具和机械在农村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成为了历史;而这些悠久的地名还会让我们想象到先人们曾经丰富多彩的生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