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学生也好,惩戒学生也好,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说千遍道理,不如一个巴掌。这种规律确实存在。但是必须明白,老师没有惩戒权,不管你叫做体罚还是惩戒,都是不行的,法律、法规、规定都是这样说的。
惩戒不等于打,训斥、约束也是惩戒形式!
若提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几场大型战役,就不得不提东线战场的坦能堡战役,这场战役虽然没有索姆河、凡尔登打的惨烈,但却是一战中至关重要的战役。
东线有战事一战时有东西两条战线,在西线战场,德军和英法联军正在忘我厮杀;在东线,德军、奥军和俄军在对干。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为了得到更多的领地以报杀子之仇为名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皇威廉二世企图称霸欧洲,他等着这场战争等的已经很久了。至于理由,德皇可以拿出一万条开战的理由,虽然这些理由都很荒谬,但我就是想打,你奈我何?在德皇的诸多理由当中,一个必须要揍俄国的理由是这样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企图从奥匈帝国手中夺取加里西亚,又妄图从土耳其手里夺取黑海海峡和君士坦丁堡,这些都是德国的朋友,谁欺负我的朋友,我就打谁!就这样,在这些荒谬的理由之下,东线战场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致命的错误1914年8月,俄军率先动手,他们气势汹汹的兵分两路杀将而来,一路直扑西北面的东普鲁士;另一路攻入奥匈帝国境内的加利西亚。俄第1集团军和俄第2集团军计划使用南北合围的战术歼灭东普鲁士的德国守军。
17日,俄第1集团军跨越边界。三天后,俄第1集团军对德军发起猛攻,德军没有意识到俄军来的这么快,打的这么猛,因此败退后撤。与此同时,俄第2集团军趁势从南面进入了东普鲁士境内。旋即与东普鲁士守军发生大战。
俄军开头打的不错,不但打了德国人一个措手不及,还痛揍对方一通。俄国将领沾沾自喜,认为俄国人在东线的战争赢定了。但这个幻想很快就被事实击碎,俄国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使得德国人逆转战局,让俄军损失惨重。
也许俄国人兴奋过头,指挥部所使用的电台竟然全部没有加密,而直接使用明码发报。俄第1集团军司令莱宁坎普夫发给第2集团军司令萨姆索诺夫的电报被德国人轻松截获。连德国人都想不到,这种战场上低级的错误,竟然发生在两个集团军司令的身上。
俄军的部署和意图很快由作战参谋埃里希·鲁登道夫送到了德军东方战线第八军司令官兴登堡的手中。兴登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难道是真的吗?俄国佬难道疯了吗?竟然用明码发报哦。莫非是伏特加喝多了?
电报纸上赫然写着“由于补给车队未到,眼下无法协同作战,建议暂停攻击两天。”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兴奋不已,立即招来全体作战参谋,商议如何痛打俄国佬。
事实正如电报所写,过于冒进的俄国第1集团军出现了后勤供应问题,莱宁坎普夫为了协调行动,把暂停攻击的计划通报给萨姆索诺夫。
德国人的机会来了除了俄国人的作战计划让德国人看光外,兴登堡还分析了俄第1集团军司令莱宁坎普夫与第2集团军司令萨姆索诺夫的关系,虽然两人是身处一个体系,但因为日俄战争时发生的事情,使得两人关系十分恶劣。奉天会战后,两人因为俄军战败而相互指责,并且当场扭打起来。
兴登堡认为两人在作战方面很难协调,沙皇尼古拉二世显然用错了人。
兴登堡与参谋部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计划核心是:以一个骑兵师以及少量民防军迷惑、牵制俄军第1集团军的 24个师。将德军主力迅速南调,运动至俄军第2集团军两翼,全力对付南路的萨姆索诺夫所部,力求全歼该敌;而后挥师向北,集中力量痛击莱宁坎普夫所部。
作战计划制定后,德军向波兰急速开进,分别集结于坦能堡地区西南方和东南方,其中9个师是秘密而来。 而此时的俄军却因后勤供不上而饥饿交加,无法持续性作战。另外,兴登堡猜的一点不错,因为俄统帅之间的矛盾,致使两个集团军协同性非常差,两军结合部竟然留出一百多公里的空隙地带。
决战坦能堡25日这一天,俄军两份明码电报再次被德军截获。这一次,是俄第2集团军发出的,电报详细讲明第2集团军的作战计划和各军位置。看完电报后,兴登堡已经知道战争结局了,俄国人注定要接受战败的事实。
兴登堡命令德军加快行动,各部必须提前到达指定作战位置。仅一天时间,既26日,德军完成了全部战役部署,专等第2集团军萨姆索诺夫往口袋里钻。 结果,萨姆索诺夫真的一头扎了进来。还没等他搞明白状况,德军便发起进攻,迅速切断俄第2集团军退路,并合围俄第2集团军。
经过四天激战,30日中午,俄第2集团军举白旗投降。此役,俄军阵亡、失踪达到3万余人,9万2千人被俘。萨姆索诺夫骑马逃走后被德军追兵追上,为了保持军人尊严,他举枪自决。至此,俄第2集团军被全歼。
令人可发一笑的是,在坦能堡战役的整个过程中,莱宁坎普夫的第1集团军竟然没有反应。对第2集团军全歼以及萨姆索诺夫自杀的事一概不知。兴登堡抓住时机,命令在莱宁坎普夫还没有搞清状况之前发起进攻。
1914年9月7日,德军发起全线进攻。兴登堡下令将俄军第1集团军赶到马苏里湖沼泽地带,让在沼泽来对付俄国佬。莱宁坎普夫不想重蹈萨姆索诺夫的覆辙,他不惜用两个师的代价换取第1集团军的主力,他留下两个师的掩护,而后全线撤退,虽然这两个师几乎被全歼,但第1集团军大部份士兵得以逃脱。
5天后,俄国军队全部被赶出了东普鲁士。德军紧紧追赶,俄军一路丢盔弃甲,总算狼狈撤退到本国境内。这场战役让俄军损失了12万人和大量的武器装备。对于俄国人来说这场战役绝对可以用惨败来形容,明明自己的人数是德国人的两倍,却被人揍得如此狼狈。
500年前,德国人曾在坦能堡被俄国人击败。500年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扳回一局。这场战役也使得他们成为民族英雄。至此,德军成为东线战场上最大的胜利者。当然,这只是暂时的。
虽然,东线战场上俄军表现不佳,但西南方面的俄军进展顺利。俄军打败了南加利西亚的奥地利军队。此刻西线战事愈演愈烈,奥军已无力派兵增援东线。
坦能堡战役又被称作坦嫩贝格战役,是一次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上的重要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德军以不到20万人的军队,击败了人数几乎两倍于己方的俄军。
(坦能堡战役中的德军)
那么,俄军明明有着巨大的人数优势,为什么还会大败而归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俄军的情报出了问题。相当于是不断给德军输送情报。这是怎么回事呢?
德军对于欧洲地区的大战,是早早就做好战争计划了的。在20世纪末期,德军元帅施里芬,就曾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制定出了一套应付两线作战的“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计划在经过无数次修改后,最终在1906年完成定稿。
在施里芬眼中,同老冤家法国的对决,是这场战争的重中之重。只要德军能够利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就能在短期之内攻下法国。
当然了,这也意味着西线需要投入超大规模的军队数量。施里芬最初将西线的部队定在了80个师,同时还划分为左右两翼军队。其中左翼负责佯攻诱敌,而大部队右翼则负责从各个方向突入法国,合围巴黎。
至于东线的俄国,施里芬只安排了10个师左右的部队。这并不是说施里芬盲目看轻俄国。事实上,经过日俄战争后,施里芬还专门对俄国军队进行了严密的分析。不过最终他认为,俄国的土地过于宽广,战争动员机制已经跟不上时代。再加上破旧的铁路网路等因素,都会使得俄国的战争反应速度大大降低。
这也就意味着,俄国至少需要6-8周,才能够完成大军的集结,并对德国发起进攻。而到那个时候,西线的战争早就结束了。
(施里芬旧照)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两天之后,德国又向法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了。
一战爆发时,施里芬元帅已然去世。负责战略的总参谋长是性格软弱的小毛奇。小毛奇虽然心中对施里芬的计划不太认同,但却没有胆量提出质疑。不过,小毛奇还是修补了一些计划之中他认为的漏洞。比如他在西线右翼的王牌部队中,抽调出了几十万人,补充到了西线左翼军队和东线的军队中。
从战争最初的情况来看,小毛奇的做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施里芬计划将一切都布置得很好。唯一的一个缺点,就是针对研究的对象,其实是1906年的法俄。而在八年的时间里,法俄两国早已今非昔比。
尤其是俄国的集结能力,更是被施里芬严重低估。
本来施里芬计划中认定俄国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来集结军队,但实际上俄国在收到法国的警报后,他们集结60多万军队,才只用了十天。
1914年8月17日,俄军派出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的40万部队,对东线的德国军队发起了攻击。德国人没有预料到俄军会来得这么快,一时之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得不向后败退。而俄国军队也很快攻入了东普鲁士境内。
(斐迪南大公遇刺)
不过,兴许是对手的窝囊表现,让俄军有些沾沾自喜。俄国两个集团军在使用电台发报时,竟然使用了最初级的密码加密。这等于是将自己的作战计划,完全暴露在了德军的眼中。
并且相比起东线德军的指挥官,德国著名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来说,俄国两个集团军指挥官莱宁坎普夫和萨姆索诺夫,实在是有些不和谐。甚至在日俄战争中,这两位指挥官还因为意见不合,当场大打出手。
而最为致命的是,俄国军队的集结速度虽然已经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他们的铁路网络等设施,确实已经太过时了。这也就意味着,俄国两个集团军是在后勤物资没有保障,军队动员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贸然向德国发起的进攻。而这个原因,最终成为了战场上的胜负手。
在初期作战失败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并没有慌乱。他们在窃取到俄军“补给车队未到,暂停攻击两天”的电报之后,迅速制定了一套对应的作战方案。
德军以少量军队牵制俄第1集团军的大部队,同时利用两位指挥官缺乏协调性的这一点,让大部队在俄第2集团军周围布置了一个口袋。再加上俄军电报的不断泄露,德军对俄国的动向、兵力的布置了如指掌。
之后,俄第2集团军孤军深入,很快遭到了德军合围。萨姆索诺夫自杀身亡,俄国十多万士兵被歼灭和俘虏。而对于俄第2集团军的遭遇,莱宁坎普夫竟然完全不知情。
1914年9月7日,兴登堡下令对俄第1集团军发起全线进攻。莱宁坎普夫最终率领大部队突围成功,但依然损失惨重。
这场战役,成为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而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也报了德国几百年前,在坦能堡败于俄国的一箭之仇。
(参考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