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来说,好动不是病,这是从小的教育习惯养成的毛病。针对这个问题,我给几个建议:
1.孩子好动,就培养孩子的运动天赋,我家外甥女也好动,我就建议我姐给他报了溜冰跟游泳了,效果还不错,在快乐中得到成长,好动的性子也能得到有效释放。平日也不那么躁动了。
2.多一些肯定,多一些支持,少一些责怪。平日在校的表现,多一些鼓励,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成长最有效的养份。外甥女好动,就让她去参加校动会,参加学校的田径队或者一些其他运动。内心得到快乐,在其它方面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3.如果孩子静不下心来,没法好好看书,就给孩子听故事(以前大多是我给他讲的)。如果觉得自己不太会讲,就买个故事机陪孩子一起听。孩子能听进去一般也会沉下心,听完后要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让他回味故事,也能让他对下次的故事更加期待。(这一建议对培养孩子的心静能力十分有效)。
4.陪孩子一起画画。他画得好不好不重要,不要去嫌弃他画得不好,鼓励才能让他对画画产生好感并喜欢上画画。
能坚持下来相信孩子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因素就是鼓励与陪伴。也需要家长的坚持与耐心。
欢迎条友们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喜欢点赞[呲牙]
你好,我想我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儿子今年马上4岁,贪玩,调皮捣蛋是常有的。至于题主所说的厌学和叛逆没有,但是也会经常提起不想去幼儿园,但是至今一次请假也没有过,叛逆每个人理解不同,因为不了解题主家孩子几岁,所以不能确定。
关于男孩子有这几个现象,我不认为这是“问题”,我觉得再正常不过了,题主需要做的就是淡定,然后客观分析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孩子的某些行为绝对不要上升到孩子本身的问题,这是家长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如何才能避免贴错误的标签呢?
第一,贪玩,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不该打压,甚至有时候当孩子特别专注的时候,不要打扰,不管他正在做什么,只要不危险,都接纳允许。作为家长考虑的是后面的善后问题,这个可以跟孩子直接谈,前提是接纳他再谈,刚开始孩子可能不情愿,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慢慢训练自己动手。切不可唠叨,甚至羞辱,这不仅会让孩子感觉不到爱,还是严重伤害孩子的人格。
第二,关于“厌学”,为什么我要单独提出来呢?因为有的孩子不是真的不想去学校,只是不想离开家里,就像我们大人有时候不想上班一样正常啊,所以在孩子表达自己不想去学校时,千万不要炸,淡定的听孩子说完他的想法,接纳他鼓励他。如果孩子因为其他原因,比如跟小朋友交往不顺利啦,老师不好啦,饭菜不好啦,学习跟不上等原因不想去学校时就更好解决了,找到问题才是关键。
第三,叛逆。我从不认为孩子有什么真正的叛逆期,只不过是大人根据孩子自身成长规律总结出的一个词而已,我认为的“叛逆”是:凡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并且想具体实施。只有当孩子这一想法和行动与大人的想法发生冲突时才会出现家长所说的“叛逆”。为什么不让孩子做自己的主呢?我们作为家长不就是想要培养孩子自主自立吗?难道孩子从小听父母的话,一成年他就能事事做主,不犯错误吗?一般成年后凡事有主见,行动力极强的人,都是从很小就开始的,只有经过不断地错误,改正,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和一点儿小小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训孩子”的行为根本没有把孩子跟自己平等的地位,没有人会喜欢被训,你我都一样,不是吗?
祝好运,快乐每一天!
我是航妈,爱分享,爱学习,欢迎关注我获取更多实用的育儿知识!
对于觉得孩子难以教育的家长,我想问你一句话:你为教育孩子做出了多少改变?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顶嘴、不听话,然后就会定义孩子有问题,孩子叛逆,想把孩子改造好。
问题是,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你父母有没有问题。
同样种粮食的,有的能产1000斤,有的只能产500斤,难道都是地的原因?农民的种植方式方法没有问题?
很多家长,天天就想着如何改变孩子,就没有想过如何改变自己来更好的教育孩子。
教育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当父母认为孩子优秀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多的发现孩子优秀的地方。相反,当他们认为孩子差的,那么他们就会更多的发现孩子差的地方。
心理学上有个罗森特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出了一些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随即选出了一些孩子,以赞许的口吻称这些孩子非常有发展前途。8个月后,罗森塔尔在观察这些孩子,出现: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所以,父母要先学会改变自己,换一种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