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是他常用的笔名;为什么取名“沫若”呢?他家乡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有两大河流,大渡河(古称沫水)以及流入大渡河的雅河(古称若水)。
汉朝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有关“沫若”一句,指的就是大渡河与雅河的汇流。
郭开贞于1919年9月11日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早期诗作时首次用“沫若”笔名,随着《女神》诗集的出版,“郭沫若”为人们所熟悉。
天津名字是“天子经过的渡口”的意思。
李清照的名字没有特殊的寓意。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伯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度、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为自己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也没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联了起来,成为名于世的笔名。
《史记·鲁仲连邹阳传》皆有:“圣人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这或许便是章老先生给叶圣陶取字的根据。叶绍钧改字“圣陶”,这正符合“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的礼俗。之后,他就“以字行”了,即以“圣陶”当名流芳于世。
曹操字孟德,“孟”字是说明他在家族同辈的排行,“孟”为长,“德”与“操”出自《荀子·劝学》“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由来:“深圳”一名始自明永乐八年(141O年),因所处环境、河沟(南方人习称圳或涌)纵横,故名。清康熙七年( 1668年)在新安县边境修筑了深圳、盐田、大梅沙、小梅沙等21座墩台为边陲哨所,以后逐渐成墟。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深州镇。
1979年3月撤宝安县设立深圳市;市政府驻深圳镇。1979年8月撤深圳镇,“深圳”一名由深圳市名沿用下来。。1980年正式确立广州、深圳、厦门、珠海、汕头五处为通商口岸。深圳自立门户,独立成市。
1979年成龙加入嘉禾影业,此时的成龙已经凭借《蛇形刁手》和《醉拳》颇有名气。
但是当时的嘉禾老板邹文怀认为陈元龙这个艺名不够响亮,于是找了一个懂风水的老妇人帮他拟了一堆带“龙”字的艺名让他选择。
有小龙,大龙,云龙,唐龙等各式各样的龙。
成龙毫不犹豫选择了小龙。
但是当即遭到所有人反对。
原因是“小龙”已经去了,不能再用“小龙”。
在小小龙与大龙的斟酌之下,成龙选择了“云龙”,他认为这个名字很有意境。
但是又遭到所有人反对一番,他们认为龙躲在云里,既不见首也不见尾,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
最后大家见他犹豫不决随即帮他选下“成龙”二字,就连老板邹文怀也认为成龙很适合他。
自此成龙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一路从香港出发,打开中国内地,打开亚洲,冲进好莱坞,卷席全球。
云字取名的寓意是积极、勤奋、志向远大、壮志凌云、善解人意之义。
云字本义是指悬浮在空中由大量水滴、冰晶或兼由两者组成可见的聚合体,后引申盛、多的意义。后又假借为说等义。
云致:男孩用名,致一般指表达,奉献,也指致精,小巧,精巧。与云字搭配在一起寓意宝宝胸怀宽广,前途无量,学贯中西,出口成章。
云祯:男孩用名,祯是吉祥的意思,与云字搭配在一起寓意吉祥安定、吉祥如意、祥瑞之义。
云畅:男孩用名,畅指畅通、没有阻碍地、痛快,尽情地。与云字搭配在一起寓意胸怀宽广,前途远大,乐观豁达,坚强勇敢,一帆风顺。
云茵:女孩用名,茵喻指芳草、香味或香气弥漫。与云字搭配在一起寓意可爱温和、化污泥而不染之义。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淄川 (现山东淄博淄川区洪山镇) 蒲家庄人。
看到“留仙”,你就会联想到《聊斋志异》里的神仙鬼狐,会以为他的字,太像他自己的趣味了;看到“剑臣”,你会想他要持剑面对世间的“魑魅魍魉”,扫尽尘埃,也是他在《聊斋》里的情怀,所以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至于“柳泉”,你会想他要学陶渊明这位五柳先生,从肮脏的俗世退隐起来。
是耶非耶?
如果脱离开《聊斋志异》的“干扰”,来谈蒲松龄的名字,也许会更准确一些。毕竟取名字时,他还没有开始《聊斋志异》的创作。
松龄留仙
他与蒲松龄的名、字皆相同,真的是巧合吗?
“松龄”一词,很早就有了。《史记•龟策列传》云“千岁之松”,今有“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祝福语,则他二人取名“松龄”,见出蒲、秦长辈之祈福用心。乾嘉名家钱载(1708-1793)于1776年画有《千秋松龄图》,是这种文化心理的延续。
而蒲松龄这个名字,如果再进一步体味,也许还有另一层用意。
《世说新语·言语》记载, 晋简文帝司马昱惊异于同年的顾悦已生白发,顾悦答道:“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此语一出,后人多借之抒发青春难再之悲。如南宋辛弃疾《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云:“百年蒲柳先衰。”蒲柳(蒲草、柳树)与松柏相对,其中蒲与松相对,二者有高下优劣之别。蒲家父母化腐朽为神奇,蒲固不可改,而至于有松质而有松龄,岂不美哉!那么其号“柳泉”,亦是有感于自己是“蒲柳”之家,已着蒲字,再添柳字,其中勘破人生,自我解嘲,犹如顾悦。蒲柳之姿,亦是自然界之一大美,蒲松龄当仁不让。
“埃及”一词的来源众说不一:有人说,源于科普特人的叫法,后来由于读音的讹传,就成了“埃及”;也有人说,“埃及”这个名称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希腊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埃及”之名译自英语,阿拉伯语为“米斯尔”。在阿拉伯文中,“米斯尔”表示“辽阔的国家”之意。
原来,在阿拉伯人迁入埃及时,埃及是与半岛相邻的一个大国。伊斯兰军队远征后,埃及归属阿拉伯帝国,于是,阿拉伯人便将埃及称为“米斯尔国”,并一直沿用至今。1971年9月1日正式命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